半岛·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BANDAO SPORTS

案例展示

案例展示
<<返回上一页

劳动教育教劳动技能、育奉献精神金融理财服务管理

发布时间:2024-10-18 21:30:03点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多次围绕崇尚劳动、弘扬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等作出重要指示。正如习所强调的,“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这就是我们今天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重大意义”。近日,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全面部署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五一”将至,光明智库邀请基层劳动者讲述劳动故事,并请专家从多角度阐释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价值,探讨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唱响“劳动光荣、创造伟大”这一永不衰减的时代强音。

  2016年4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习在合肥主持召开的全国知识分子、劳动模范、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赞扬劳动模范、尊重劳动者的温暖话语,至今感动着我。

  尊重劳动、倡导劳动,已经成了我们学校的文化积淀,融入日常教学内容。这里,我先讲一个劳动教育课的小案例。

  “昨天我检查值日时,发现教室地面扫得不干净,大家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四年级7班班主任郭老师问。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了,他们正在进行以“值日扫地有技巧”为主题的劳动教育课。

  郭老师答:“关键是值日生们不会劳动。”她学着值日生的样子来回走了几下,同学们都哈哈笑了起来。“这样拖地,只是让地面沾了一点水,怎么能拖干净呢?”说着,郭老师拿起拖把在讲台上示范起来:弯下腰,前腿弓,后腿绷,双手一前一后紧握拖把,一把压一把往前推,一段一段往后退。同学们听着讲解、看着示范,个个跃跃欲试。

  “尚善有为,小行能大。”学校每学期都会举行以“不乱扔垃圾,弯腰捡文明”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全体师生共同参与,这也是每届新生入校的必修课。

  近两年,每到四月,学校都要用一周时间,分年级组织学生进行工业游。有的去清华科技园参观高科技研发成果;有的去现代化工厂观看机器制造过程,让学生实地感受劳动情景,在他们心中播下劳动的种子。

  今后,我们打算建立几个劳动基地,把学生分批次地带去观察农作物生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尽管现在生活条件跟以前不一样了,但我认为,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氛围没有变,也不能变。

  作者:檀传宝,系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重要内涵,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坚持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提出,“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1958年,《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1959年,《国务院关于全日制学校的教学、劳动和生活安排的规定》则指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有三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在学校举办的农场和工厂中参加劳动,一种是学校安排的下厂下乡劳动,一种是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由于这一时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家GDP中占比始终高于70%,相应地,劳动教育中体力劳动的比重也相对较大,“学工”“学农”成为当时劳动教育的主要形式。

  改革开放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主要表现为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立德树人等教育目的的强调。1982年《教育部关于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试行意见》明确指出:“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通过劳动技术教育课,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同时,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既能动脑,又能动手,为毕业后升学和就业打下一些基础。”2018年,习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新中国开展劳动教育的探索,为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了许多启示。第一,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解,必须与对教育目的、方针的正确理解相结合。只有大力加强劳动教育,才能有效当前轻视劳动的不良社会风气,培育年轻人正确的劳动态度。第二,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解,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过去“学工”“学农”意义上的生产性劳动教育虽然仍可开展,但不宜比例过高。当前服务性劳动、创造性劳动的重要性空前增加,我们要对劳动教育的内涵有新的认识。第三,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解,要与对现代教育的“生产性”理解相结合。劳动教育既要有看得见的抓手,比如专门课程、特定活动等,也要与全部教育内容及形式深入结合。那种片面强调劳动教育专门课程、活动的狭隘思路,不仅不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规律,也必定会让劳动教育失去最广阔的舞台。

  我三岁患病,双腿瘫痪,像正常人一样劳动对我来说似乎很遥远。出生在农村的我,刨过土、种过菜,拿过杆秤、卖过猪肉,很早就体会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正因如此,我打小就有了读书改变命运的想法。

  我花了整整20年,拄着双拐从小学读到了研究生。小学六年,我每天要走五六里山路去上学。初中以后开始寄宿生活,一切都需要自己打理。

  毕业后,从公司文员到部门负责人,我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岗位。劳动于我而言,是一种尊严,也是一种享受。

  我所在的企业是一家有200多名残障员工的福利企业。公司老板在接管企业之初,动过开除残障员工的念头金融理财服务管理。有一天中午,他到生产车间视察,看到很多操作工仍在岗位加班。他很好奇,问大家为什么不休息,但是没有一个人回答。陪同视察的秘书拿出纸笔,把问题写下来递给其中一个女孩。女孩用稚嫩的笔迹写下:“我们想利用休息时间多包点货,多赚点钱,我们需要工作养家。”

  这句话,打消了老板开除残障员工的念头。在他的支持下金融理财服务管理,我们成立了“学习张海迪”小组,我担任组长。为了帮助残障员工更好地适应企业管理,也让社会感知这个群体的特殊价值,八年来我坚持在做一件事,就是利用周末时间带着他们做公益。

  很多人问我:“你是做财务的吗?”“是搞计算机的吗?”“是文秘吗?”我都会摇摇头:“我是做公益的。”我始终相信,通过自己劳动挣来的生活是有尊严的,通过帮助别人而获得的快乐是最长久的。劳动于我们而言是最好的证明:“我们不是社会的负担,我们也能靠劳动实现梦想和价值。”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关于劳动的系列重要论述,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的基础上,回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所面临的新使命和新课题,形成了“实干兴邦”的劳动实践观、“民族复兴”的劳动发展观、“崇尚劳动”的劳动价值观、“热爱劳动”的劳动教育观,构筑起以劳动支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路径。

  近日,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应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四个特点和四个要求:一是目标的系统性。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既不能把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解为只是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的教育,忽略对学生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更不能把劳动教育“窄化”为劳动技能水平培养,忽略对学生劳动态度、劳动品德、劳动价值观的塑造。二是实施的贯通性。《意见》突出强调劳动教育要“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明确各学段学生要进行一体化、贯通式培养。从小学到大学,不仅仅是学生劳动技能水平逐步提高的过程,更是学生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变化的过程。大学阶段主要培养的是日后要直接走向社会的“准劳动者”,应在教育学生爱劳动、会劳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懂劳动之义、明劳动之理,深入理解劳动作为人类本质活动的基本规律,由衷认可并懂得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道理。三是课程的必要性。《意见》明确要求“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对普通高校首次提出“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新时代加强高校劳动教育,必须注重加强课程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上破题出新。四是推进的时代性。《意见》提出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的新变化”。劳动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灵活运用各种新技术,创新内容与手段,打造劳动教育的“金课”,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教育的互动性、即时性、趣味性。

  2000年8月,我们十几个同学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教育对口支援的号召,怀着为祖国边疆教育事业献身的决心金融理财服务管理,辗转五天四夜来到新疆且末,站到了且末县中学的讲台上。

  这一站就是20年。20年来,每到初春,我们都会和学生一起扛起铁锹、坎土曼(一种铁制农具)走进沙漠,把一棵棵被风刮倒的小红柳、梭梭苗扶好,重新培土,栽埋防风沙的芦苇丛并种下新的红柳和梭梭。

  劳作间隙,我和学生们爬上高高的沙丘,围坐在一起。“老师,您是从河北来的,河北什么样啊?”“老师,您去过北京吗?看到了吗?爬上长城了吗?”……孩子们总是叽叽喳喳问我许多问题。我知道,这串小小的问号,就是孩子们对大漠之外世界的好奇与向往。“我们的祖国很大很美,等你们长大了,一定要去走一走、看一看!”我回答。

  20年光阴荏苒,我已经当了15年班主任。阿斯古丽曾发信息给我,说特别怀念高中生活,尤其怀念我带她做的心理辅导活动,给她留下受用至今的财富:那次“花开应有时”心理辅导课让她学会处理情感、避免陷入早恋漩涡;“人生长宽高”活动让她直观地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不敢再有懈怠……最令我欣慰的是,我用自己的劳动陪伴了五届近六百名高三学生从塔克拉玛干沙漠上的边陲小城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我想,我们就是大漠中的育林者,用自己辛勤的耕耘和劳动,把如红柳和胡杨种子一般的知识,播撒在每个孩子心灵深处。我愿用自己的劳动,激励更多孩子走出沙漠,创造别样精彩的人生。

  作者:张乃芳,系华北电力大学文化与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市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的劳动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意味着什么?“德智体美”之外,为什么还要强调“劳”?回答这个问题,可以看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青年学生们的表现。今年2月,地处抗疫重点地区的华中农业大学发出倡议,号召全校返乡师生就地帮助春耕生产,把书本知识用在生产实践中,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不光他们,在疫情防控斗争中,广大青年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一张张精彩答卷。

  可是现实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不少青少年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部分青年对劳动的理解出现偏差,渴望不劳而获、盲目消费。为了“对症施治”,劳动教育应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把个人成长与人民的需要、民族的振兴、时代的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志存高远、向阳成长,在劳动中真正把“小我”融入“大我”。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能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从而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能够历练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开展好劳动教育,教师、家长要首先认同劳动的价值,抱有对劳动的热爱,言行一致地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要引导大中小学生崇尚劳动价值、追求劳动创造、尊重劳动主体,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过硬本领、有责任担当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数字时代,如何构建青年一代的核心劳动素养,涉及劳动精神、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劳动思维等多方面内容。在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中,要吸纳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劳动规范等相关内容,为培养青年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能力做足准备。

  我们为年轻人埋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为国家“种”下了什么样的未来。广大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在劳动中发现广阔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项目团队: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胜、王斯敏、耿建扩 光明智库副研究员 焦德武)金融理财服务管理金融理财服务管理金融理财服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