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时代劳动教金融理财服务管理育“常州样本”
发布时间:2024-10-18 21:28:40点击:
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全国唯一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实验区,江苏省常州市立足实际、遵循规律,全市域、全方位、全学段、全维度实施劳动教育,创建了“五一协同”劳动教育实践范式,全力实现完整地育人、育完整的人的教育发展目标。
强化市域统筹,让实践基地成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劳动教育面临着劳动实践场地不足、专业设施设备不全、专业师资缺乏等问题。2015年,常州市教育局创新思路,将局属初中劳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集中到学习日闲置的常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既避免了各校劳动教育课程重复建设的弊端,金融理财服务管理也充分利用了优质教育资源。
2020年,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由政府主导打造了“升级版”——太湖湾教育大营地,开设“先进制造、现代服务、非遗传承、文化艺术”四大类共17门课程,拥有23间实践工坊。太湖湾教育大营地与50所大中小学签订“稻禾公约”,为青少年提供劳动的实践平台。
常州市位于长三角地区,北携长江、南接太湖,不但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丰富,而且还是工业制造和智能制造基地。依据教育“大资源观”,金融理财服务管理常州统筹全市467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依托新北区和武进区的新兴智能制造企业,溧阳市和钟楼区的现代农业资源,天宁区和新北区的产业孵化器,金坛区和武进区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分别打造了智能制造实践、生态农业体验、未来职业探索、地方文化传承四种类型的劳动实践基地,实现7个辖市区全覆盖。
强化课程建设,让日常生活成为劳动教育的最佳样态。劳动教育最终目的是让每个孩子成为生活的主人。常州市开发了“学校—基地—家庭”劳动教育大课程,将劳动从简单的活动发展为完整的课程体系。
高质量实施国家劳动课程。全市85%以上的学校开辟校内劳动实践场地,形成劳动教育“一校一品”。如市北实验初级中学以校内“菜耕香”劳动实践基地为载体,开发了芦花种植园、芦花果蔬坊、芦花匠心坊三大劳动课程。
特色化开发劳动基地课程。全市采用“学校+基地”共建模式,156所领衔校牵手150个劳动基地共同研发课程,目前已形成常州博物馆“悦纳龙城,博悟万物”职业体验课程,太湖湾教育大营地“慧创”课程等100个劳动精品课程群。不仅如此,全市还建立了“1+1+1+N”劳动教师资源库,明确每区有1位劳动教研员、每校有1位劳动专任教师、每家有1名家长志愿者、每行有N个能工巧匠。
高标准创生劳动家庭课程。常州市制定《家庭劳动教育行动指南》,规定家务劳动时长、达成目标、考核标准,根据学段特点为家长提供实施建议。市香梅小学整体构建“生活挑战100项”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家校社联动实现学生生活自理、技能提升、品格培养等素养目标。
强化制度保障,让劳动体验成为生命成长的美好印记。劳动教育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高质量、可持续的劳动教育生态圈需要完善的制度支撑及激励机制。2019年,常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实施意见》,每年设立100万元的劳动教育专项经费,用于课程研发、师资培训、绩效奖励等。同时,启动劳动教育“百千万工程”,即建立100个劳动实践教育基地金融理财服务管理、形成100门劳动实践教育精品课程、创建100所劳动教育示范学校,评选1000名劳动实践教育优秀导师,表彰10000名劳动实践优秀学生金融理财服务管理。2021年,常州市率先启动全国首部劳动教育地方立法工作,今年将正式出台《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进一步推动劳动教育法治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针对以往劳动教育停留在“看一看、做一做、拍个照”层面,重形式轻过程、重技能轻素养等问题,常州市文明办和市教育局为中小学生定制了一本特殊的护照——《未成年人新时代社会实践成长护照》。这本护照会伴随常州所有中小学生的劳动时光,记录他们在实践中的每一个足迹。还开发了“享去·常州”劳动教育APP,利用“学生+教师+家长+社区”多元评价主体对学生劳动素养进行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
为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基地内涵建设,常州市从“组织管理、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特色建设、实施成效”五个维度制定了《常州市劳动教育基地课程群等级评估标准》,确立了24项二级指标,让常州市劳动教育从“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转变为“自下而上”的内部驱动金融理财服务管理,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劳动教育“生态圈”。